711矿
中国建立的第一座铀矿
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第一颗氢弹升空
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作出了巨大贡献
被赞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
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被命名为集团公司首批党性教育基地
入选核工业第一批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
走进湖南已经停产的铀矿厂区
探寻那段隐秘而光荣的历史
1955年9月
核地质系统的一架搭载了精密探测仪器的飞机,在湖南郴县许家洞金银寨区域发现铀矿石。正是这个偶然的发现,让许家洞金银寨在中国核工业的史册上,展开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956年2月
309队组建10分队进驻金银寨,探明铀工业储量。
1957年10月
第一份铀工业储量报告送到北京,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411-1工程为国家“二五计划”重点工程。
1958年5月
411更名为湖南二矿,邓小平亲自批准建设湖南郴县铀矿。1964年1月1日,湖南二矿更名为国营七一一矿。从此“711”这个神秘的代号,伴随着中国第一座铀矿长达40年。
1964年10月16日
采用711矿提供的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2004年
711矿关闭。但它作为新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必将永载史册。
2018年6月
711矿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核工业)。
2019年
711矿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确定为核地矿光荣传统教育基地和郴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1年11月30日
711矿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破土动工
711矿2号主井生产现场全景(摄于1987年)
在1958年7月3日,郴县铀矿(七一一矿)破土动工,根据二级部“风水电先行,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平行交叉”的指示,进行矿山建设。当时,材料设备到货少,风水电设施尚未建成,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扩修从309队10分队接收探矿巷道后,工人们用矿灯照明,用大锤钢钎凿岩,铁锤落处,火花四溅。没有生产用水,用汽车从许家洞河装运;放炮,用火雷管引爆;出渣,人工扒渣、端渣、人工推车;为了赶进度,工人们手上起了茧,磨破皮,渗出血,但还是照样干!
井下温高水大,通风条件差,工人们光着身子干活
人人心中燃烧着一股为国防事业献身的革命热情。711矿打出了温泉水,水温高达54摄氏度,温泉日涌水量达7200吨,导致井下作业环境温度高达50摄氏度左右。井下成了火焰山、蒸笼子,又湿又热又闷,令人呼吸困难,人们浑然不顾,赴汤蹈火,光着身子,浇着凉水,奋勇作业……
1958年12月,庆祝千米掘进丰收纪念
土法炼铀
在711矿1号主井坑口旁一间简陋的工棚里,聚集着一群青年,他们有的挥锤,有的端筛,把一块块矿石放在石臼里砸烂研碎,筛出粉末,接着加酸浸出,用漏斗过滤,用电炉烘干。整套工序原始得简直像作坊一样。
土法炼铀
“这是干什么?”几个好奇的工人问。
谁也没有回答?只是笑着低头干活。
“我们要造原子弹!”一个响亮的誓言,撞击着一颗颗年轻的心。这些刚出校门的小青年,为了早日提炼出祖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铀原料,夜以继日的搞土法炼铀。有人说他们这是在大海里捞针,其实这比捞针还要艰难,200克重铀酸铵,十来个人,足足干了半个月。也有人说他们这是淘金,两百吨铀矿石,才练出200克,难道不是比金子还贵吗?功夫不负有心人,重铀酸铵终于炼出来了!
1958年春,进驻金银寨的七人筹建组
一号主井
铀矿开采有其复杂的工程技术,中国人从来没干过,需要“从无到有”一步步摸索和积累。碰到生产难题时,要逐一攻关,不是光有一身干劲就能行得通的。1960年9月,为了解决生产上重大的技术问题,711矿成立技术革新领导小组。第一个技术攻关,就瞄准了一号主井。
年轻的井下掘进突击队员
当时,一号主井下掘到130米中段时,井筒涌水量达到每小时300立方米,水温达到54摄氏度,再也无法下掘。后来,技术革新小组组织矿里的几位年轻技术员,一边查资料,一边实地勘察,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采取对工作面进行超前预注浆的办法掘进,终于顺利通过富水区,将一号主井掘进到设计位置。首战告捷,极大地提振了全矿技术攻关的信心。从此,一项项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从技术员手中诞生。
1963年10月金银寨1号副井建成
1963年8月1日,711矿全面投产,标志着矿山采、出、选、供能力全部形成。从此,大量高品位的铀矿石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出,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提供稳定的原料。更为重要的是,从充填料开采到采选矿工艺、从采掘机械化到表外矿石堆浸、从污水处理到安全防护等方面一整套系统而先进的铀矿开采技术,被中国人掌握。
经过退役治理后的1号主井8号坑口
如今,一号主井是711功勋铀矿旧址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标。这里早已不再出矿,而是通过水管往山下的居民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温泉水。
永载史册
1964年10月1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条消息,像一声雷,震惊了全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石破天惊的一爆,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消息传到711矿,幸福和骄傲在职工们脸上洋溢灿烂的笑容如金银寨上盛开的红杜鹃。
711矿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作为全国第一个铀矿山,711矿不仅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铀原料,还为我国氢弹、核潜艇的研制提供了稳定高品质的铀原料。尤其让人骄傲的是,几十年间711矿为全国其他铀矿山输送各类技术人员超过3000人。可以说,中国有铀矿的地方,就有711矿人的身影!
1998年,711矿建矿40周年,原二机部部长刘杰欣然题词——“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2004年,711矿关闭。但它作为新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必将永载史册!
2018年6月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纪念石落成
六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七一一矿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当年的建设者们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无怨无悔,问心无愧。” “我的大半辈子都是在七一一矿度过的,我和我的4000多名同志共同将青春、热血和生命全部奉献给了矿山,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为此,我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
推荐阅读
▼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hgybs@cnnc.com.cn
策划丨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
原标题:《呼叫代号丨711,收到请回答!》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