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屁股针”,医学上称为肌肉注射,就这样成了最常见、最广泛使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其实究其原因,是因为那段时期中国的基层医疗条件有限,尤其是在乡镇和农村地区。
检查设备少,很多地方连血常规都做不了,更别说CRP、病原体检测这些现在常规的项目。
医生看病主要靠经验和“望闻问切”,碰到发烧、咳嗽、嗓子疼,基本判定为“炎症”,然后顺手开一针抗生素,有时候还配一点激素,保守起见,打一针是最稳妥的办法。
屁股针的好处在当时确实很明显。
第一,起效快。
肌肉注射能绕过胃肠道,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比吃药见效快得多。
对于高烧、咽喉肿痛、气管炎等症状明显的病人,打一针药,往往当天就有明显缓解,第二天甚至能退烧、退肿,患者和家属都觉得“管用”。
第二,操作简单。
当时培训一个基层护士,只要会调针、抽药、选择注射部位、注意消毒,基本就能完成肌肉注射。
在硬件不足的背景下,这种方式省去了大量设备成本,适合快速批量处理病人。特别是农村卫生室,药品种类少,医疗设施落后,屁股针是最现实的选择。
第三,药便宜。
当时用得最多的是青霉素、链霉素、头孢类,还有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等基础药品,都是国家基药目录里的低价药,几块钱就能打一针,对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这是高性价比的治疗方式。
但它的流行并不是没有代价的,那个年代的信息渠道不畅,大众对抗生素、激素知之甚少,甚至连病毒和细菌的区别都不清楚。
很多感冒其实是病毒感染,却也照样被“打一针”,误打误用很常见。
长此以往,抗药性的问题逐渐显现,有些细菌对青霉素类药物产生了耐药,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还有一种当时常见的误区是注射一定比吃药好。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药都适合打针,有些药物口服效果就很好,注射反而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比如局部硬结、感染、过敏反应等。
而一些激素类药物,比如地塞米松,虽然能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长期依赖会抑制免疫系统,甚至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
那个时期,屁股针虽然在特定环境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的广泛使用,很大一部分是出于条件的限制和经验主义的选择。
在没有精准诊断的前提下,医生只能“宁可多用一点,也不能拖延治疗”,患者也更信赖“见效快”的方式,医患双方一拍即合,屁股针就这样火了二十多年。
为什么后来“屁股针”被淘汰了
从21世纪初开始,国内各大医院和研究机构,就逐步开始对肌肉注射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展开系统研究。
200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发布了关于肌肉注射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的初步研究结果,指出频繁注射抗生素类药物会增加局部感染、硬结甚至坐骨神经损伤的几率。
这项研究直接推动了当时对基层医疗操作规范的重新评估。
同年10月,由中科院系统支持的项目启动,尝试通过筛选“注射相关不良反应蛋白质表达”的方式来解释肌肉注射可能引发的免疫反应。
这类研究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找到了注射部位产生疼痛、红肿、过敏甚至坏死的潜在机制。
后来这项研究成果在2006年发表于《中国免疫学杂志》,影响很大,直接让很多医院加强了注射操作培训,并逐步减少了非必要的肌肉注射。
到了2009年以后,国内多家制药企业陆续推出一系列新一代口服抗菌药物,生物利用度可达80%-95%,比起早年的同类口服药有了质的飞跃。
比如盐酸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制剂,在全国药品招标目录中逐步替代了原来的青霉素肌注、头孢噻肟注射等产品。
这些药物的药效稳定、副作用低、使用方便,也不用扎针,医生和患者接受度都更高。
2012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注射类抗生素的使用级别、指征和开具权限。
很多原来可以在基层卫生院打的针药,需要上级医院评估开方,这大大减少了滥用情况。
随后几年,国家药监局还多次修订了《肌肉注射规范操作指引》,强调避开坐骨神经、规范消毒流程,杜绝交叉感染。
这些文件的落地,对基于经验开针药的传统做法算是“釜底抽薪”。
与此同时,医疗服务的重心逐渐下沉,社区门诊、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普及开来。
很多小病小痛已经不再依赖去医院打针,通过线上问诊、送药上门、社区诊所开药解决问题。在这些场景下,注射治疗显然不如口服来得便捷。
2020年后,国家卫健委与中疾控中心联合开展了多项关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追踪调查,其中一项数据显示,在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单位中,肌肉注射使用比例已经从2010年的38%下降到2022年的不到6%。
尤其是在儿科和普通内科领域,大多数轻中度感染已经全面转向口服治疗。
在技术更新层面,许多过去必须靠注射输送的药物开始采用透皮吸收、鼻喷、舌下含服等方式进入人体。
例如2023年初国内几家企业推出的“微针贴片”制剂,就能无创输送类固醇、降糖药物等,疗效与注射基本相同。
这类产品的推广预示着传统注射方式在更多领域将逐步被替代。
结语
从曾经“一针见效”的万能屁股针,到如今“吃颗药就好”的智慧治疗,变化的不只是治疗方式,更是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对科学的信任。
过去扎一针是勇气,现在不扎一针是进步。屁股针没错,它只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我们,正走在一条更加安全、舒适、高效的健康之路上。
打不打针不重要,重要的是,病好得快,人活得轻松。这才是医疗真正的黄金时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